第(1/3)页 “天下第一神偷要来偷杀生戒?” 戒闻面容一惊。 近来他一直笑嘻嘻的。 越来越像弥勒佛。 此时终于不笑了。 展昭安慰道:“六扇门根据过往案例判断,白晓风的信件真假难辨,现在还无法确定真是那天下第一神偷的作案预告,只是过来提个醒。” “这很古怪!” 顾临也在场,同样奇道:“既然是要取我寺中之物,为何寄给六扇门呢?这个预告信是假的吧?但若是假的,苏无情何必特意送过来?” 不得不说,钟馗图一案里,顾临或许依旧不喜苏无情,但对于其布局是印象深刻的。 既然对方特意送来,怕是空穴来风未必无因。 “这神偷做事真假莫测,戏谑江湖,难以防备啊!” 戒闻显然也是这么想的,看着信件,叹了口气:“此人出手前必留预告,确实很难辨别真假,因为不少贼人也喜欢盗用他的名号作案,而白晓风竟不阻止。” “为何不阻止?” 展昭不解:“神偷领域的天下第一,他就不怕自己的名声被那些人连累?” 戒闻苦笑:“因为白晓风认为,能辨明预告真伪,本就是保管宝物一方应该有的本事,若有人将鱼目混珠的仿作当真,被些宵小之辈戏耍了去,这帐可算不到他的头上。” “白晓风甚至故意会留下一些看似是仿者,实则是他自己精心制作的预告信。” 说到这里,戒闻举了个实际的例子: “前年襄阳王府大盗案就是如此,襄阳王府收到预告,笔迹摹得惟妙惟肖,王府幕僚却识破天机,认为是另一伙大盗月下狐仿造白晓风所为,为的是声东击西,劫掠城中钱庄。” “王府上的高手设局,果然在城中钱庄堵住月下狐,将这伙贼人拿下。” “本以为大功告成,结果回归王府,发现襄阳王视若珍宝的三物不翼而飞,气得襄阳王暴跳如雷。” “原来那月下狐也是被利用的,听说白晓风欲盗王府,准备趁机洗劫城中钱庄,被白晓风在真盗帖里埋了假线索,反过来成了引开王府高手的幌子,那伙贼囚在牢里骂了他三天三夜……” “真假连环计啊!” 展昭听得津津有味:“最后呢?” 戒闻道:“襄阳王出重赏,各派高手齐出,却还是连白晓风的影子都未拿到。” 顾临倒也想起了行走江湖时听到的不少传闻,补充道:“天下能人,皆厌仿者,视若亵渎。” “白晓风偏不把自己的名声当回事,任那些东施效颦之徒在江湖上蹿下跳,倒像是看猴戏般反觉有趣,确非常人。” “甚至据说此人偷盗宝物,不是为了宝物本身的价值……” 展昭问道:“那是为了劫富济贫?” “也不是劫富济贫。” 顾临顿了顿,以一种他这个性情的人,很难理解的语气道:“据说是为了耍乐子。” “耍乐子么?” 展昭眉头一动。 “天下第一神偷”白晓风…… 如果换个姓氏,姓谢的话,那读起来就更威风了。 可惜换不得。 不过乐子人当神偷的话,动机就很难料了。 当然,以上只是传闻。 “天下第一神偷”到底是不是如此,还有待观察。 “关键是他为何要取杀生戒?” 戒闻顾不上研究对方是什么人,想了又想,还是不敢大意:“此事非同小可,我先去禀告持慧师伯!” 大相国寺分为四院,以四大菩萨命名。 观音院首座持愿神僧,是武道宗师,将展昭从云栖山庄带来大相国寺的那位。 地藏院首座持宏禅师,在早课投毒案里出面处理案情。 而普贤院首座持觉禅师,擅长药理,正与住持一同闭关,为其疗伤的同时,也担任护法之责。 最后一位就是文殊院首座持慧禅师。 身为四院之首的首座,甚至连武道宗师持愿神僧都屈居于下,自是有过人之处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