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54章 厨师长:在锅边就吃完了,成何体统?-《路痴导游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郭师傅说:“我们有一个小厨师,他从外面回来,以为菌汤煮好了,尝了一口,又去切菜,过了一会儿舞着刀,喊:哎!你们别做饭了!厨房里有条龙!快抓龙啊!”

    “哈哈哈……”众人笑得蹲在地上。

    “这条龙一定是小白龙!”金导说。

    大家又是一阵笑,服务员都跑来门口看,以为厨师们吃菌疯了!

    郭师傅认真道:“这不是开玩笑的,菌子的时间控制非常严格。像我们全菌宴餐厅,如果煮百菌火锅,每桌都有一个服务员盯着,因为有的客人等不及,他就去捞,要是吃了就满地抓龙了。所以必须盯着他们才行。煮好了我们才发筷子。”

    众人新奇不已,感觉云州好魔幻!

    “百菌火锅也叫试毒大会。”何欢道。

    大家莫名有点冒险的兴奋,吃个饭吃出冒险的味道也是奇特了!

    “现在这锅汤才十几种,如果是百种,煮起来那是什么味道?想想都流口水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味道?”何欢说,“一般火锅汤是没人喝的,但百菌火锅汤是没人剩的。”

    大家好向往,金导说:“今年夏天我一定要去云州!”

    郭师傅说:“去嘛!去嘛!去了你才能看到云州的菌有多丰富!都说五颜六色的菌有毒,实际上很多鲜艳的菌没有毒,看上去平平无奇的菌反而有毒,千万不要被外表骗了。”

    何欢道:“每年六月到十月,云州各部门都会给市民发短信,提示什么菌不能吃。这是云州政府独特的关爱。”

    “哈哈哈……”

    “但也挡不住。其实那些有毒又美味的,市场上很少,卖给别人担责,但是自己吃了,死了不悔。”郭师傅道。

    大家看着他们,好恐怖!云州人!

    “像外面很贵的松茸、松露、羊肚菌、竹荪,云州人基本都不吃。都是拿去卖。”

    “是舍不得吃吗?”

    “不,是觉得有更好吃的吃它干嘛?”

    “哈哈哈……”

    有被狠狠地鄙视到!让松茸鸡汤吊鲜蔬的厨师很是无奈。

    郭师傅道:“就说松茸,虽然被称为百菌之王,但是鸡枞比它更鲜,更浓郁。不用加鸡,清水单煮,它就是一锅鸡汤,而且比鸡汤更鲜,又没鸡汤的腻。”

    何欢说:“菌的魅力就在于,比肉鲜比肉香,很多菌带着鸡肉香、牛肉香、海鲜香,但却没有肉的腻和海鲜的腥。”

    大家点点头,刚刚喝汤吃菌感受到了,真的是鲜香不腻,回味无穷。

    “竹荪呢只是长得好看。在云州也很一般。还有一点是安全。因为卖到外地,安全是最重要的。外地人喜欢,所以价格就一路高涨。云州本土呢则喜欢尝试带点儿毒的。”

    “哈哈哈……”

    “那些丑丑的,比如干巴菌,是云州人最爱的,带着一种牛肉干巴的口感和香味。汪曾祺说长得像坨牛粪,但是奇香无比。”

    金导说:“对,汪曾祺说他在春城住过七年,离开四十多年,还忘不掉春城的菌子。”

    郭师傅道:“还有咱们楚雄的虎掌菌,也是最好吃的,但是稀少,所以一绝。基本上谁采到都是自己吃,市场上都是常见的普通的菌。真正的宝贝,都要自己去采。”

    “云州人非常懒散,生活节奏很慢,唯有捡菌子跑得飞快,三四点就可以上山。”何欢道。

    “哈哈哈……”

    郭师傅点点头,“因为菌子生长的速度就像放电影一样,长开的和没长开的都有非常大的区别。

    你去早一点,你就能捡到比别人更好的更鲜的菌。从离地的那一刻起,它的鲜味就在流失,所以吃菌必须抓紧时间。”

    何欢说:“还有一点是采集的快乐!以前云州老百姓是没得吃的,靠采集过活。云州少数民族很多都有花鸟历,其中就有采集月,就是在七八月,青黄不接,连着六月饥饿月,就说咱们饿啦,没得东西吃了,得去采集东西来吃。

    所以,采集是云州传统。老祖宗就是这么活下来的。云州的雨季养活了无数老百姓。

    现在温馨了很多。现在并不缺吃的,但是全家老小,或者约朋友一起上山捡菌,就跟打游戏捡宝贝一样,成就感无比,家人朋友之间相互提醒,帮助。

    比如青头菌,有经验的就知道你找到了一只,不远处必定还有另一只,因为它还有个女朋友或男朋友,它们总是成双成对出现。作为一个好人,一定要把它们一起送进嘴里,不要让它们阴阳相隔。”

    郭师傅笑着点点头。

    “哈哈哈……”

    “好残忍!但是好好吃的样子!”

    “收获一大筐,一家人回来分类、洗刷、下锅,送到嘴里,那是一种从头贯穿到尾的快乐。这就是为什么云州人对菌饱含感情。”

    “哇!”大家点点头,很感动,城市里很难体会到采集的快乐了!

    金导说:“我一定要体验一次!六月,我带着老公儿子,小白龙你带着我们去捡菌!”

    何欢笑道:“好!我也带上我女朋友!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