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2章 一说撩你们就开心-《路痴导游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大家又长知识了!

    “在其他地方,就写作现在的龙字,而在云州这个字作为地名大量地保存了下来。”

    玉处长笑盈盈地点点头,小白龙知识真是丰富!

    讲完这个竜字,何欢继续说:“曼竜,应该是竜林的村民小组是吧?”

    玉处长笑道:“小白龙,我真怀疑你是不是来踩过点了?”

    何欢猜她差点就说他这个路痴,为什么对地名这么熟悉!笑笑,“竜林,它不止是一个地名。其实在版纳这个地方,每个村寨都有一片龙林。”

    玉处长微笑着点点头。

    “说到这里,我们就不得不讲傣族的水文化了。”何欢说,“路上来的时候我们说过,勐文化是由水文化为基础的,这是傣族的初始文化。”

    大家点点头。

    “傣族的史诗中记载,水孕育了万物,他们的祖先又用水创造了人类。傣族谚语说:没有一条河流,就不能建立一个国家。没有森林和群山的山脚,就不能建一个村寨。

    所以,澜沧江沿河流域的山谷,形成一个一个的小坝子,就是傣族的曼,傣族的勐。建寨有寨龙林,建勐,有勐龙林。

    记载着傣族历史文化的贝叶经里说:有林才有水,有水才有田,有田才有粮,有粮才有人。

    傣族人老早就知道,森林守护着水源,守护森林,就是在守护水源,守护自己。所以,他们的庙里都供奉水神,还有水官专门管理水源。

    水怎么用,都有村规民约。龙林里的任何树木都不能砍伐,任何果实都不能采摘,也没有狩猎和放牧。龙林,就是傣族的神林。

    这一套水文化,成功地维护了版纳的生态环境。五十年代以前,完全能满足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生产。不需要修水库,所有的水全部来源于自然。

    版纳的森林覆盖率也一直维持在百分之七十以上,然后大发展,大生产,大量的人迁入,说是支边。

    但更多的人和更多的欲望更大的目标,人们不再满足于自然这漫长的涵养和循环过程,开始毁树毁林。

    迁入的人,他是没有这种水文化意识的。而且生产也有指标嘛,就大量砍伐森林,种植经济作物。新的文化冲击了水文化,当地农民一看,也开始砍伐森林,种植经济作物。

    版纳的橡胶基本都是知青种下的,版纳也成为了仅次于海南的全国第二大橡胶产地。经济发展的同时,八十年代,版纳森林覆盖率迅速下降到百分之三十。”

    “啊!”大家看看两岸,还好,还绿着,“我看树挺多的呀!”

    “对呀!”何欢说,“这是你们现在看到的。往前一二十年,水明显不够用了,怎么办?大量修水库啊!抽地下水啊!但这是一种杀鸡取卵的行为,导致水资源越来越紧缺。

    大家也逐渐认识到环境问题,又大量植树造林,不许砍伐森林,现在终于恢复到百分之六十的森林覆盖率。”

    大家看着南腊河两岸郁郁葱葱的雨林,还好,慢慢恢复了。

    映着两岸绿林的南腊河犹如静静的翡翠,游客们俯身撩着清凉清澈的水。
    第(2/3)页